中医,尤其是自学的中医要面对很多问题
两人对酌山花开,一杯一杯复一杯。我醉欲眠卿且去,明朝有意抱琴来。
此帖助攻升级打怪至状元郎。
兼记录些不痛不痒的无病呻吟
看了这么多书,发现一个现象,在医书里就没有治不好的病。
而现实分分钟就能打脸,感觉就像摄影,不批图根本不敢发出去一样。
批过图石榴姐也是美婵娟
越来越严重的无力感,是读书越多病人见得越多后的直接结果。
如果不是热血未凉,恐怕早就把医书付之一炬不玩了
这还不算每天充斥耳边的医闹、纠纷。
以前觉得大夫多神圣的,现在觉得有些莫名悲哀
虽然我碰到的患者都挺好的,即使我没处理好的病,也没有半句责怪。
这也促使我将失败的病例化作继续学习的动力。
每每想到这里,还有些莫名的感动
明代裴一中在《言医·序》中说:
学不贯今古,识不通天人,才不近仙,心不近佛者,宁耕田织布取衣食耳,断不可作医以误世!
想想我自己距这个要求简直十万八千里。越想越惶恐,唯有心中一息善念不灭聊以慰藉
中医,尤其是自学的中医要面对很多问题。
其一是证件考核,其二是实践技能提高。
证件考核一直是自学者的噩梦,当前政策针对民间中医已经有松动,但限制和规范性依然很大,还有很远的路需要走。这块不做评论。
实践技能提升这块同样问题很大,一个是学术的正确性问题,一个是疗效风险的控制问题
学术正确性是争议最大的地方,遍观整个中医发展史,最多见的是你不服我我不服你。文人相轻的陋习恒古不变。
或标新立异,或确实认知有限,但至今中医届流派林立,让人无所适从。
一方面百家争鸣是好事,另一方面十个中医十套理也让中医陷入混乱无序的状态。
疗效本身姑且不谈,治疗风险控制也是自学者的一大门槛。
开了个方子能不能吃?会不会把人吃挂了?
因为没有人实地指导,所以风险控制会很困难。
至于疗效,先保证把人不吃挂再谈不迟。
可能也有很多考虑到风险问题,不敢给自己或家人做实验,干脆跑网上抓小白鼠,应该也是有的。
所以网诊多风险,慎之慎之!
页:
[1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