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“湿性本热,燥性本凉”这句,作者无非想用它作为论据来解释苦寒为何能燥湿
1. 秋气属阳明燥金,人在秋天就容易受到干燥的影响,此时若再感受风寒或是饮食生冷,就容易出现凉燥证;反之,若饮食大热食物,或复感暑热,就容易出现温燥病。燥邪是单独的,没有凉温之分,只是受到其他的影响而出现这两种情况,被人为命名的。这和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的叫法是一样的道理。2. 一般来说,湿和燥本身没有凉热属性。你听说过寒湿吗,很多风湿病,老寒腿就是这个原因,于此能说湿性本热吗?湿热病则更多了,比如阴痒、脚气、肝炎等,那湿又是热的了?上面已经解释过了,所以这里不再多说。
书中“湿性本热,燥性本凉”这句话,作者无非想用它作为论据来解释苦寒为何能燥湿,事实上这种解释非常牵强。因为湿邪有很多去除方法,除了苦寒燥湿,还可用苦温药燥湿,芳香药化湿,淡味药渗湿,风药胜湿。所以说是苦燥湿,不是寒燥湿,苦味的药也不都是寒凉的,比如陈皮苦温芳香,兼具理气燥湿功效。
为何苦能燥湿?药之五味功效是:辛散、酸收、甘缓、苦坚、咸软,所以苦味药具有坚的作用,而湿邪本身是脏腑功能失调,原本应该转化为身体阴精的原料没有顺利转化,或是本应该通过身体的阳热气化成轻清的精微物质,却由于身体生病而没能成功转化。这些原料留在体内,就成为病邪。通过苦药令其从液态转换为有用的阴,回归身体所用,所以为燥湿。淡味渗湿则是通过小便或是汗液排出这些多余的水分,本质是利尿功效。风药性走窜,风药属木,木克土,湿属土,故风胜湿。如果不理解,女生用电吹风吹头发,就是最好的说明。芳香化湿则是温阳的方法,因为香味药大多为温性,且香味药类似风药,走窜性强。因此芳香化湿其实重在化字,通过温热将水气化,变为清气,然后借芳香走窜作用将其上升到上焦,然后在肝和肺的作用下疏布到身体所需的地方。当湿邪混有热或是寒的时,就有相应的苦寒或是苦温的治法。
页:
[1]